返回
行业报告
宣纸少涨三成 青檀皮供不应求
来源:石家庄新闻网2012-10-03 12:58205

“有钱莫买金,多买江东纸,江东纸白如春云。”王令《再寄权子满》中的这句诗形容的是宋人酷爱收藏宣纸。宣纸是中国书画艺术不可或缺的载体。因质地绵、韧、白、不蛀不腐、润墨效果强、耐老化、不变色,宣纸被称为“纸中之王、千年寿纸”。

近,一向低调的宣纸却频频受到关注,市场价格屡屡上涨。宣纸收藏之风再起。一张古宣纸,动辄数千元,价格堪比黄金。

千年的洗练

中国宣纸,名莫大焉!2009年,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跻身世界“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”。宣纸千年的历程,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讯息。

宣纸原产于安徽泾县,还包括附近的宣城、太平等地。这些地区古代均属宣州府管辖,所产纸因而得名宣纸。

宣纸始于隋唐以前。相传东汉时蔡伦死后,其弟子孔丹在皖南造纸,很想造出一种洁白的纸为老师画像,以表缅怀之情。一次,孔丹偶然见到一棵古青檀树横卧溪上,经流水冲洗,树皮腐烂变白,露出洁白的纤维。孔丹欣喜若狂,取以造纸,经反复试验,终于研制出宣纸。

“宣纸”一词早出现在唐代学者张彦远的《历代名画记》中:“好事家宜置宣纸百幅,用法蜡之,以备摹写。”事实上,在张彦远之前,就有将宣纸作为贡品了。《旧唐书》记载:唐天宝二年,陕西太守韦坚向朝廷进贡时,各郡贡品就有“宣城郡船载……纸、笔、黄连等物。”南唐后主李煜曾亲自监制的“澄心堂”纸,就是宣纸中的珍品,它“肤如卵膜,坚洁如玉,细薄光润,冠于一时”。

关于宣纸的发展,泾县小岭村还有另一种说法。据清乾隆年间重修《小岭曹氏族谱》序言云:“宋末争攘之际,烽燧四起,避乱忙忙。曹氏钟公八世孙曹大三,由虬川迁泾,来到小岭,分从十三宅,此系山陬,田地稀少,无法耕种,因贻蔡伦术为业,以维生计。”曹大三继承了前人的造纸技术,经过实践造出了洁白纯净的好纸。

据考证,中国现存早的宣纸画作是唐代画家韩滉的《五牛图》,距今已逾1200年。

宣纸具有“韧而能润、光而不滑、洁白稠密、纹理纯净、搓折无损、润墨性强”的特点,并有独特的渗透、润滑性能。历代文人墨客书画名家无不喜爱。用宣纸题字作画,墨韵清晰,层次分明,骨气兼蓄,气势溢秀,浓而不浑,淡而不灰,其字其画,跃然纸上,神采飞扬,耀目生辉。

2008年,国家质检总局公布了《宣纸国家标准》,规定“采用产自安徽省泾县境内及周边地区的青檀皮和沙田稻草,不掺杂其他原材料,并利用泾县独有的山泉水,按照传统工艺经过特殊的传统工艺配方”生产出的高级艺术用纸,才是宣纸。

“宣州纸贵”

“轻似蝉翼白如雪,抖似细绸不闻声。”这是形容宣纸特质的诗句。小时候,写毛笔字、画国画,都会用到宣纸。只是,原来一张宣纸只用几毛钱就可以买到,现在的价格已今非昔比。

书法爱好者黄先生是北京歌华百花美术用品店的常客了。“买了一刀2011年3月产的红星牌净皮四尺单,620元。多买些,怕还涨价。”他说,去年买的大概是5.5元一张,买一整刀还能再便宜一二十元钱。

一刀,即100张,这是行内俗称。

普通的宣纸上涨了不少,中高端的宣纸产品涨幅更是惊人。例如中国宣纸集团公司的一款“乾隆供宣”,延续了唐代以来的制作工艺,严格按照乾隆年间宣纸的标准生产,用好的原料,由泾县技术高超的工人手工制作完成。这款宣纸的身价已经是1.29万元一刀。此外,一些特殊品种,如香港回归特制宣纸、2008年奥运纪念宣纸、新中国成立50周年纪念纸等,市场价格都暴涨数倍。

收藏宣纸自古有之。上世纪90年代,宣纸收藏和交易逐渐启动,且呈现出持续升温态势。六七十年代的普通宣纸目前增值近百倍。

宣纸为什么涨价呢?一方面,近年来书画市场繁荣导致宣纸需求量大增;另一方面,宣纸采用的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两种特殊原料。而一棵青檀树要生长10年后才能转化为生产原料。现在,青檀皮基本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。同时,劳动力成本上涨也是导致宣纸涨价的原因。宣纸生产是一项苦活累活,现在已鲜有年轻人愿意加入。此外,市场传闻,浙江游资进入宣纸领域,在泾县大量收购高端宣纸,也助涨了高端宣纸的价格。

由于货源紧缺,一些商家认定宣纸的价格会继续高升,市场上已经出现惜售的状况。

不管是原料、用工、工艺的涨价,还是因为囤积炒作,总之,这几年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大,宣纸越来越供不应求。“宣州纸贵”已成事实。

  • 举报
  • 同类资讯