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,来安县半塔镇北涧村的碧根果现代农业产业园里,漫山遍野的碧根果苗迎风挺立,工人们三五人一组,浇水、施肥、培土,忙得热火朝天。“目前,产业园已成功栽植碧根果苗7000亩,进入丰产期后,碧根果年产量预计可达100万公斤。”产业园林长、半塔镇镇长助理陈翠凤介绍。
今年以来,我省深化林长制改革,设立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,全省5.2万余名各级林长护绿、增绿、管绿、用绿、活绿,目前全省森林面积达到6262万余亩,森林覆盖率超过30%。林长制改革取得了显著成效,成为新时代安徽改革的知名品牌。
2016年4月,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叮嘱我省“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,着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安徽样板,建设绿色江淮美好家园”。省委、省政府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,2017年3月提出探索实施林长制,建立了以党政领导责任制为核心的省市县乡村五级林长体系。2017年在合肥、安庆、宣城等地先行试点林长制改革,2018年在全省推开,2019年全国示范,2020年深化改革。2020年10月,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“十四五”规划《建议》明确提出“推行林长制”,11月,中央深改委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《关于全面推行林长制的意见》,林长制向全国推广。
“依托林长制改革,我省林业发展由林业部门‘小马拉大车’转变为各级各部门‘同唱一台戏’”
——改革破解积年难题,汇聚各方力量发展林业
冬日的肥东县十八联圩湿地,芦苇荡与湿地水面连成一片,远看水天一色、碧波荡漾,不时有白鹭在水里嬉戏。
环巢湖十大湿地公园群项目被列入合肥林长制重点项目建设,由市级林长包保,牵头协调各职能部门,解决征地、拆迁、资金等难题。
合肥市林长制办公室负责人何玉珠告诉记者,合肥市深入推进林长制改革创新,编制《合肥市林长制实施规划》《合肥市林长制重点项目实施规划》。各市级林长深入环巢湖十大湿地、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、植物园等23个项目,督导调度项目建设,指导制定具体推进方案。2019年以来,市级林长调研调度重点项目40余次,解决问题20多件。
“林长制解决了一些积年难题,啃下了不少‘硬骨头’,调动了各方面力量聚力林业发展。”省林业局局长牛向阳介绍,林长制改革破除沉疴痼疾,初步解决了林业发展中长期存在的“理念淡化、职责虚化、权能碎化、举措泛化、功能弱化”问题。三年多来,全省市县林长开展巡林13351次,解决问题10403件。
我省明确护绿、增绿、管绿、用绿、活绿5项任务,形成省级总林长负总责、市县总林长抓指挥协调、区域性林长抓督促调度、功能区林长抓特色、乡村林长抓落地的工作格局。各级林长都有目标责任,各有关部门都有职责任务,一级对一级负责,每年进行考核评价,兑现奖惩。
省委、省政府细化27个省直有关部门在林长制改革中的职责,建立会议调度、工作督察、考核问责、社会监督等工作机制,各市出台林长制改革配套制度752个,形成上下衔接、协同高效的制度保障体系。
“依托林长制改革,我省林业发展由林业部门‘小马拉大车’转变为各级各部门‘同唱一台戏’。”安徽省林业局有关负责人说。
“多亏了林长制,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,我们这里的环境更美了”
——创新激发林业活力,探索形成一系列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试点经验
为切实将林长制改革优势转化为林业治理效能,今年6月,安徽在皖北平原、沿淮、江淮分水岭、沿江、皖西大别山、皖南山区六大片区,选定设立30个不同类型的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,每个先行区重点探索2个至5个体制机制创新点,推动形成更多可复制、可推广的试点经验。
“多亏了林长制,曾经的荒山变成了青山,我们这里的环境更美了。”安庆市宜秀区五横乡杨亭村林长杨江勤说。早些年,这里还是一片荒山,如今是“出门见绿,处处是景”。
杨亭村是安庆市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,近年来,当地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,做到任务细化,分工明确,谁包保谁负责,谁失责必追责。
杨亭村林间地头一块块林长告示牌立起,古树名木也纷纷戴上了二维码。“我们通过制定村规民约,做到‘五个严禁、四个一律’,即:严禁乱采乱伐,严禁开山挖山,严禁私埋乱葬,严禁坟头硬化,严禁明火上山。古树、名木、大树、稀有树木一律挂牌保护,山场一律封山育林,带明火上山一律拘留,干部包保失职一律问责。”杨江勤说。
山顶是公益林,山腰是经果林,山脚是名贵苗木。杨亭村每年茶园产值超百万元,旅游收益突破500万元,劳务用工收入超200万元。
各地示范区先行区积极创新探索。安庆市在全国率先编制林长制规划,开展林长制地方性立法,探索“林长+检察长”协作机制,全面构建林长制服务平台。滁州市选择5个国有林场创新国家储备林投融资模式,探索建立国有林有偿使用机制、森林资源监测管理机制。宣城市建立重点生态功能区林长制社会监督员制度,聘请社会监督员44名,常态化开展监督。
“林长制改革示范区先行区的设立,进一步激发了林业发展活力。”省林业局副局长齐新说,“十三五”期间,我省完成造林771.4万亩,超额完成规划任务。全省目前森林面积达到6262万余亩,森林覆盖率超过30%。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6‰以下,森林火灾受害率控制在0.5‰以下。
“过去这里交通条件差,投资商想做旅游开发也只好作罢,现在我们引进了巨资打造森林特色小镇”
——做好“用绿”“活绿”文章,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
泾县马头国有林场里,层林尽染,山泉清澈,鸟语虫鸣。新修的林区道路四通八达,宽阔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林区深处。
“过去这里交通条件差,投资商想做旅游开发也只好作罢,现在我们引进了巨资打造森林特色小镇。”马头国有林场场长卜良高说。
2019年,泾县探索试行国有林场双县级林长模式,成立泾县国有林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,负责承接国家和省市县各级林业发展项目、实施重点林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及社会项目投融资。
马头林场引进企业投资1.2亿元发展森林特色小镇,以马头祥养生观光园项目为主体,盘活山场资源,发展森林旅游业,将废弃荒山改造成4000余亩的花海果园,老场部办公房和职工宿舍变身精品民宿……百年老场因林长制改革显得朝气蓬勃。
为了做好“用绿”“活绿”文章,把生态优势转为经济优势,来安县开始探索“苗木+旅游”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之路。
该县贾龙村以当地连片种植的红叶石楠和北美海棠为特色,规划了集“生态种植区”“生态养殖区”“特色生态休闲区”于一体的综合生态园区,打造水果蔬菜采摘区、花卉苗木盆景园、景观石园等一批特色景点,形成集自然生态与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。仅2019年,贾龙村的旅游收入就超过230万元。
为破解制约林业发展的“拦路虎”,安徽省出台优化林业发展环境22条政策,统筹推进“五绿”任务17项举措。省有关部门分别制定了推进国土绿化和森林资源高质量发展、提高公益林补偿标准、加快林区道路建设、拓展林业投融资渠道、发展特色林业产业、加强湿地保护修复、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等10多个方面的配套措施,打出了强有力的政策“组合拳”。
截至目前,全省累计完成林权抵押贷款近233.2亿元,开辟了“五绿兴林·劝耕贷”融资新渠道,共落实融资担保贷款3.65亿元。特色经济林、木本油料、苗木花卉、林下经济、生态旅游、森林康养等产业迅猛发展,各类林业新型经营主体达3万余个,全省拥有国家级林业重点龙头企业33家、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814家,2019年,全省林业总产值达4348亿元,同比增长7.5%。